第11章 造反的代价(第1/2 页)
寒风呼啸,厚厚的积雪压弯了光秃秃的树枝,一只鸟儿刚落在枝头上,却因为这最后的一丝加码,让本就不堪重负的树枝再也承受不住,咔嚓一声折了,惊得鸟儿又飞起。
朱棣看着面前这一景象,哈了口气,他转过身又看着屋内笼中的金丝雀,地龙烧的火热,金丝雀慵懒的张张翅膀,眼前食盘中的谷物它也不屑搭理。
“王爷,这雀儿锦衣玉食,却不知天高,外面那只虽忍冻挨饿,却翱翔天地。您难道愿意做一只圈养的雀儿吗?”老和尚的声音又在身后传来。
朱棣却不恼,他已经习惯了这老和尚的胆大和无礼。自从洪武十八年他来到北地,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老和尚那烦人却又极具诱惑的声音。
“是啊,你说这世间多不公平,明明受尽苦难的鸟儿却为了食物发愁,而娇气的雀儿却活的滋润,还被人看的如此尊贵。”朱棣带着不甘的语气说道。
“贫僧还是那句话,不给你的就去争取吧,王爷是否能戴上白帽子,就看您如何抉择了。”老和尚慢悠悠的道。(王+白\\u003d皇)
朱棣陷入了深思中,他曾经有过无限的期待,他相信只要公平竞争,自己是很有优势的。那个笼中的金丝雀懂得什么,无论是处理政事、带兵打仗,谁能比得上我。我从战火中出生,在战火中长大,师从徐达、汤和、常遇春等名将,当然能打仗的还有个宁王,不过他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他如果坐那个位子,还不如拉一头驴去坐。在政事上又与李善长、刘伯温、胡维庸等这些名人交流,真正可以说是文能提笔治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难道还不如那个毛头孩子?老爷子偏心啊!
可是真的要走那一步吗?慎之又慎啊!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朱棣能起兵确实也是个偶然。你说他兵强马壮吧,也不对,他也只有亲兵不到三万,就算再能打,还能一个打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况且他最重要的是缺少一个起兵理由,而历史上朱允炆即位后的一番骚操作(削藩),不管有的没的,就是下死手,你说一个对你没有任何威胁的藩王,你非要赶尽杀绝,但凡有实力反抗,谁会等着挨那一刀。偏偏不凑巧,朱棣就是那个有点实力的。
并且造反别看说的轻松,其实是有极大风险的。估计会有人说“哎呀你说的不对,历史上造反的不是很多吗?”
嗯,是很多,但是成功的有几个?唐宗宋祖那些要么是人家兄弟之间来了一场政变,要么就是前朝衰亡之际本就手握兵权,这可不能相提并论。
也许还有人会说,那朱棣他老子不就从乞丐造反成功了吗?对,你说的太对了,可是我要说还是没有对比性。
朱元璋从小就被压榨,父母、兄弟都死了,成了孤儿。他没办法跑去当和尚,结果庙里的和尚也欺负他,脏活、累活都是他的,就连化缘(其实就是要饭)也分到穷的连裤子都穿不起的地方,就这,他都不造反。一直等到发小汤和给他写信邀请他一起,他还是犹豫,因为一旦不成功,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活计。结果庙里和尚有人知道了,要告发他领赏,这就没处可躲了,等着是死,出去又能跑到哪?四处打仗,不是被抓取当壮丁就是被活活饿死,左右都是死,那就造反吧。确实没活路了,这才是朱元璋最真实的造反境况。
朱棣呢,虽说不是太平时期那样锦衣玉食,但与同时代的人相比,他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既不用忍饥挨饿、也没有家破人亡。嘿,相反的,他爹还给他娶了好多妈,生了好多小兄弟陪他玩。
长大后,又封了燕王,手下有专门的仆人、丫鬟、厨子等一大帮人伺候着,并且朝廷也拨了专款盖了舒适豪华的房子(王府),自己还能养个几千上万人的兵,时不时的带上一些人去邻居家(北元)转转,打几次稳赢的架找找乐子,这生活放眼全国,也不超过十个人享有。
这样的生活,一旦造反打破,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并且经过仔细的分析,还是我亡的概率大,大很多!所以说朱棣内心是无比渴望那个位子,可也不敢造反,最起码现在的生活还是蛮不错的。
“故太子虽然文弱,但有名师教导,颇有帝王仁义之范,且深得文臣武将们的拥护。再者说长兄为父,论资排辈也轮不到燕王您。可现在太子已薨,以后你将要跪在那个孩子面前,发誓效忠于他。他懂得什么?既无赫赫战功,也无称颂政绩,何以立于上位?”老和尚继续灌输着魔音。
朱棣没有答话,双手附在身后,不动声色地看着窗外,那只受惊吓的鸟已经没了踪迹。是的,若说是朱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