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女生小说 > 历史直播 > 第102章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第102章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第1/2 页)

目录
最新女生小说小说: 女帝请自重,我真不是小白脸极品世子爷我,朱厚照,加入美帝聊天群重回古代当逆子三国:靠做任务从战五渣到南越王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从逍遥赘婿到万古一帝宠妾灭妻?不存在的,娇妻美妾我都要寒门公子摊牌了,不装了,我娘是皇后快穿之宿主是个白切黑从斗破开始的万界冒险穿越项羽猛揍刘邦,打造万世帝国秀才家的小娇娘+番外殿下必将加冕为王+番外女帝的绝品面首锦绣清宫:四爷,脑洞大+番外太傅+番外衡门之下作精的休夫日常

虞美人说着,也有些激动。

虽然对于这些,她之前就有一些了解。

但还是好激动,怎么办。

果然,追星还是要追这些科学家。

不仅能学到优秀的品质,还能顺带看一篇爽文剧本。

太快乐了!

[终于,在1980年,抗病新品小偃系列开始推广,种植1.5亿亩,相较于之前的,整整增产了60亿公斤。

与此同时,小偃系列的其他良种也培育成功,累计70个,种植面积多达3亿,增产75亿公斤。

不仅抗病,还高产,他31年的努力研究,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他也因为这项研究名声鹊起,声名远扬。

那个时候,在农民间,更是流传着一句话,“要吃面,种小偃。”

因为“小偃系列”的研发,他成了无与伦比的焦点。

但李振声仍保持谦逊的态度,即使杂交小麦的研究已经走上正轨,有人劝他说,“不必要这么辛苦。”

但他说,“真正为我打分的,是农民。”]

秦朝。

嬴政都有些羡慕了。

后世怎么什么人才都有啊。

最有意思的是,政府好像也是全力支持。

他根本无法想象,一个31年才有进展的研究,自己真的会有那个耐心一直支持吗。

应该不会的。

但仔细想想,还是要看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如果是对大秦有价值,有意义的……

31年……

若是嬴政知道后世的一句话,大概会说,这研究,比他大秦的命还长。

……

[李振声其实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因为小偃系列的研究时间太过漫长,未能早日解决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就,大佬的境界,是我等凡人不懂了。

所以,李振声打算,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研究一下各种颜色的小麦。

诶,是不是又懵了,讲真的,我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也懵了。

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李振声的想法是,如果一个小麦的麦穗上有不同颜色的种子,科研人员就可以根据种子的颜色选出良种。

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如此便大大提高了小麦研究和种植的效率。

然后,不出所料的,他又成功了。

而且有研究“小偃系列”的经验后,研究得更快了。

不过短短几年,研究成功。

从此,依靠这项杂交技术,我国再次培养出50多个新品种,推广面积高达3亿亩。]

各朝代百姓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如果真要说的话,那大概是,这样的大佬,什么时候他们这里也能来一个。

到时候,别说31年了,62年他们也等得起,只要能让他们拥有那么厉害的小麦。

……

[李振声曾经说:“我甘心为科研献出生命。”

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

1985年到1987年,小麦培育进入瓶颈期。

在这几年间,我国人民增长了5000万,然而小麦却没有增长。

李振声对此十分担忧,与其他农业科学家日夜研究,前往各地的小麦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寻求突破口。

终于,在河南封丘县,李振声将中低产田经过改良,小麦产量从400斤增长到了1000斤。

接着,在1984年,这个小县城就给国家上交了1.3亿斤粮食。

后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李振声又率领400名科研人员深入黄淮海平原地区,治理中低产田。

6年之后,全国粮食产量增加1000亿斤,小麦生产终于突破了瓶颈。

1995年,已经64岁的李振声不顾众人的劝阻,坚持前往海拔千米的生态站,山路颠簸,李振声的身体十分疲惫,他却浑然未觉。

学术和生活上的压力累垮了李振声,他开始大把吃药,却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科研事业。

如今,李振声院士已经90岁高龄,依旧风雨无阻,与小麦为伴。

他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守护者。

一生淡泊名利,为小麦,为国家,也为万千种花儿女,奔波着,忙碌着。

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今日盛世种花。]

唐朝。

二凤陛下

目录
从逐鹿中原开始[历史盘点]宿宿我啊,靠生子系统好孕独宠捏幸好我们深爱过爆笑书穿师尊有点二百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