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问题解决(第1/2 页)
看着陈嘉小心翼翼的样子,赵悦忍不住笑了起来,安慰道:“没什么不妥的。你这有轨马车,确实很不错。很好,回头学院要好好嘉奖你。”
陈嘉神『色』有些羞涩,更多还是高兴,连忙道:“多谢山长提携。”
赵悦笑了笑,再次看到有轨马车。这有轨马车,几乎离蒸汽机火车就一步之遥啦,不过在蒸汽机没发明出来之前,让这有轨马车先跑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现在唯一要改进的,便是如何提升这马车载重运输的重量。
没有蒸汽机之前,唯一能改进的法子,恐怕也只能增加马匹了。说实在的,两匹马拉车是最适合这马车前进的。但现在想要增加运输量,恐怕不得不增加马匹拉车了。
想到这里,赵悦忽然想到了前世自己看的一个电影,似乎叫做《让子弹飞》的一个片子,电影开头的片段,不就是一个马拉火车的片段嘛。增加马匹拉车,也是可以的。
他看向陈嘉道:“陈嘉啊,你看着马车上面载货的地方也大,只两匹马拉那么一点东西,自然是浪费了。我倒是觉得,咱们可以继续增加拉车的马匹,增加到四匹、六匹甚至是八匹马,看看这马车到底能拉多少货物。”
陈嘉一愣,随后明白赵悦的想法了。他看着马车,想了想也『摸』着自己的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点头道:“山长说的对,那咱们在继续增加马匹?”
“试试吧,看看四匹马、六匹马甚至八匹马拉车,到底能带动多大的货物。”
陈嘉嗯了一声。说干就干,赵悦和陈嘉两人一起合计,只用了小半天时间,就重新设计了拉车的装置,然后找来了马匹。
再次经过试验,四匹马拉车能轻松带动十吨货物前进,六匹马则达到了惊人的十五吨,至于八匹马拉车,则能拉动二十吨货物轻松前进。
当然,八匹马拉车前进,对马车的要求已经非常高了。至少只一节车厢,二十吨货物压上去,不管是车结构还是车轮毂,看起来都显得无比吃力。
测试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话,使用四匹马拉车运载十吨货物是最合适的。四匹马拉动十吨货物,还能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前进。这样的结果,总算让赵悦觉得还可以了。
按目前的条件,这种有轨马车也只能做短途运输用。长途运输,也不太现实。好在在赵悦看来,有轨马车用来短途运输,进行货物的中转,也足够了。
比如杭州城,这是一个商贸兴盛的地方,也是一个商贸和人流中转之地,大量人流货物聚集在这里,又分流出去,这里面最重要一个分流渠道,便是水路。
不过,货物人流走水路到了杭州,还得进入杭州城吧。码头并不在城内,从码头到城里,可还有一段距离。
杭州城现在有两个码头,从海外和南方来的货物,都在钱塘江码头这边卸载。而从北方来的货物,很多都选择走运河在运河码头停靠。两个码头中间,则是隔着杭州城,距离算下来,都超过二十多里。
受到陈嘉的启发,赵悦觉得可以铺设一条从横穿杭州城的有轨马车车道。这轨道一头链接起杭州城外钱塘江边的码头,一头链接靠着西湖边上的运河码头。这样一来,就轻松把两个码头链接起来。
轨道穿城而过,能让城内城外,码头之间上的货物和人流快速流通,减轻运输成本。事实上,陈嘉家里的马车行,就是做着码头货物和人流到城里之间的中转生意。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投资建设这样的轨道,成本还是比较大的。只做这样的试验轨道,才五百米,也就是一里的距离,就花了接近十万贯。要串联起杭州城的两个码头,又还要经过城市的主要道路,纵然走直线距离,也超过二十里。如果真正建设起来,长度还可能更长。
就算大规模铺设路轨,成本会很大程度的下降,可花费还是太大了。按赵悦估计,要建成这二十里路轨,没百万贯以上的银钱根本弄不下来。
要花百万贯建这样的轨道,赵悦又不做车马生意,自然不太愿意了。不过也不愿意,也许有人愿意。
于是赵悦见到了陈嘉的父亲,也是杭州城一位车马行的商人陈三宝。陈家做车马生意已经上百年,可谓是数代都在从事这种生意,目前在杭州城的车马行生意里算是规模最大的商家。
陈三宝见到赵悦,很是拘束。寒暄了几句,他总算明白了赵悦见他的目的。在听说有轨马车居然还是自己儿子发明,更是惊讶不已。
很快,陈三宝就在江南学院见到了实验用的有轨马车还有铺设的有轨马车轨道,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