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老张的无奈(第1/2 页)
信息也不发达,你再好的东西别人不知道你也没有销路,就像河底下好多人种花椒,规模小不成气候,大家也不了解这个东西,根本没有人在意它。像外面大规模搞养殖种植,人家都是有合作社的,不是人家说搞什么挣钱你就能搞什么,得是你适合什么你才能搞什么才能挣钱,像你种什么东西,会对你这个土质土壤酸碱性有个检测,还有气候啊农作物的习性啊。 每个东西都不一样,有的人光种大米都发财,像东北那边,还有宁夏新疆葡萄什么的,不是你这个天气土壤,你种出来的东西就不如人家那个味,里面行行道道多着呢。哪怕你就是弄个养殖场,说养猪养牛,没有个经验,养出来的就是不如人家,人家的猪长的又快营养还高,不一样的,外行看热闹,看着简单,实际很多人创业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不容易。” 他的长篇大论,听不懂的如入幻境,听得半懂的艳羡向往。过后便是久久的唏嘘感叹。连一旁抱着赵盈同信有潘宏打仗的信好也驻足下来长久沉思。 “养个猪还要啷个经验?我养了一辈子还要哪样经验?纸上谈兵的事多了,不是吹,不怕你是大学生,你总有不如我的地方,总有我晓得你不晓得的地方。”老张是介于不懂和半懂之间,因他是他老子。 “那也不一定,老子偷猪儿偷牛,一辈强一辈,莫说文化,就是力气你现在也未必比得过他。” 卢定芳这是玩笑话了,但因他多念的那些书,身上读书人的气息的确又与山里老农民的形象强烈分化开来。 潘运只念到了初中,据卢定芳的话说,偷人家的果子去了。 两家子女里,除了忠承,文化最高的是潘迅,如今在县里人民医院当护士,丈夫刘达是神经内科医生,他们同其他人的区别,言谈上虽显现不出什么,孩子刘强的外表穿着也能瞧出一二来。 这一夜忠承就睡在了潘家,据说两个人一直摆到了凌晨三四点。 潘宏却黏着信好去了张家,跟信有三个孩子带着赵盈也是一直闹到了凌晨。 几个老醉鬼这回倒收场的早,酒是喝不完的,‘国家大事’也是说不完的,但,这地方的男人耙耳朵是出了名的,婆娘确是惹不起的。 老张还有话想跟忠承谈,想他暗些还会回来,却一直等到夜深,等到几个孩子都睡着依然不见人回来,只好迷迷糊糊浅睡过去。黎书慧不知他心中所想,只惦记子女都在要做几顿好吃的,又在睡前安排老张明日早些起来到干坝子割几两猪肝买一块五花肉回来。 干坝子是离山里最近的马路边上几条街道组合而成的一个集市,脚程快,来回约摸一个半小时左右,但它赶集的日子同公社赶集同一天,老张回来,忠承已经带着孩子们跟潘运赶公社去了,这一去,回来又是傍晚。 回来,依然让几个孩子和妇女们包围着,走哪儿身边总围着一圈人,屋里到处嘻嘻哈哈一派喜庆,老张忽然莫名有些生气,进进出出老是丧着一张脸,说话也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冒,眼看天黑了还赌气扛锄头下地,被忠传叫住说吃饭,一见桌上没有碗筷,放下锄头又拿砍刀到竹林里砍竹子回来在地坝忙活,任谁也琢磨不透他,任谁也哄不开心他,连小赵盈奶声奶气的赶上去喂他蛋糕也没讨来个笑脸。 爷俩儿至今依然没独自说上几句正经话。爷俩儿似乎从来就没说过几句正经话。 忠承在灶房里陪母女三人做饭,间或传来的对话已经说到明日一早就要坐火车回北京去。 老张心底的气性又慢慢转变成了无奈。 这情绪一直挨到了屋里晚饭做好,忠承来叫他进屋吃饭。 “明天再搞吧,天都黑了,吃饭了先。”他说这话时嘴上还咬着灶房里顺出来的腊肉骨头,边说,人就近在边上的斜石包上坐下来:“我今天去公社,感觉赶场的人好像没以前多了,那边场上还好一点,这面去那头马路那儿粮站商店都没几个人了,冷冷清清的。” 几个子女读书识字都是从那儿开始的,尤其忠承跑的最多,那曾是他幼小世界里对城镇商铺的最初记忆,也是接近梦想的最实际的期待,如今每回来一回,看一眼,衰落的景况总令他伤感。 骨头还津津有味的啃着,信好信有也出来了:“嘎公吃饭。” 后面屁颠屁颠跟着一条小尾巴,手里的骨头是舅舅的同锅作品。 老张才注意王黑娃也在,身上仍背着割草的背篓,背篓里颠颠倒倒小半背枯草,刀依然时刻在手里握着,他跟着几个孩子从屋里出来,不像孩子们都围在老张身边,只独自跑上稍高一点的大石包上面,依然将刀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依然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老张看了看自家孩子,都是油光嘴滑,又看看他,心里要叫信有也把肉递给他一块,沉默片刻,没有将话说出来。 老张仍在板凳上不动弹,三个孩子便也学忠承的模样在边上蹲了下来,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老张手里快速翻转变换的竹篓,小丫头爱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