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先拍马屁再出主意(第1/2 页)
但问题就是现如今的海运,由于常二郎之前早早就堪定了所有的海路航线。
又有了精准的海图,以及这些年培养出来的那些海员水手。
所以,海上运输的难度正在直线下降,再加上现如今随着那大明外海地区的飞鸽传讯。
能够及时地告知那些航行在固定航道上的船只风暴的来袭,让他们提前找到避风处规避。
使得海面上遭遇风暴导致船覆的机率大大降低。
老朱对自家老四大肆嘉许一番之后,沉吟了一番,这才朝着坐在跟前的朱老四道。
“老四,你对于自古以来的宗室制度可有过了解?”
对于老朱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朱老四有些发懵地坐在原地摇了摇头。
“啊?父皇,儿臣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个?”
看到朱老四这般模样,老朱越发地想念那此刻就远在京师的好大儿朱标,还是标儿更容易t自己的点。
不过眼下实在是无人可以商议,而且不论是李善长还是那汤和,终究都不是家里人,常二郎这小子虽然有些不太着调,可老朱心里边很清楚这孩子到底站在哪一边。
至于老四虽然不如好大儿,但好歹也是个低配版的好大儿,脑子还是相当好用。
“唔……你不了解,没事,贤婿,你且仔细跟他说说,那汉唐与宋之间宗室制度有何差别,还有,还有你之前跟咱计算的那些宗室人口,一二百年之后会有多少。”
面对着老朱的吩咐,常二郎点头称是之后,转过了头来,开始给朱老四灌输起了那汉唐的宗室制度与那两宋宗室制度的差别何在。
并且,还将那一二百年的时间内,如果没有意外,又或者是其他的因素,那么皇家人口将会增长到一个令人震怖的量级。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朝廷能不能养得动宗室的问题,而是朝廷会不会因此而导致财政崩塌,而天下百姓,会不会因此揭竿而起的国运大问题了。
朱棣这位未来的永乐大帝,自然也不是普通人,脑子足够灵活,听了常二郎的一番陈述,当即就脸色大变,嘴里边不知道嘟囔着啥。
好半天之后,看到了亲爹老朱投来的探究目光。
面色显得有些沉重的朱棣这才缓缓地摇着脑袋。
“孩儿也没有想到过,若是宗室不加限制的扩张下去,短短一二百年,便会膨胀成如此景象,着实骇人听闻得厉害。”
“是啊,若不是贤婿今日与咱细说,咱也没有想过,居然会出现这等后果。”
老朱点了点头,手指头轻轻地在那桌上叩击着。
“只是如今,咱贵为天下,言出必信,诸子皆已封王,自然是不能食言而肥,只是,诸子之后……”
说到了这,老朱没有开口,而是看向了自家的老四朱棣,又扫了一眼旁边的常二郎。
“贤婿啊,你姐姐乃是太子妃,汝又是咱的女婿,不是外人,咱知道你脑子活,对于宗室制度,汝觉得是汉唐,还是两宋,哪种制度更优?”
“岳丈大人,小婿是晚辈……”常二郎有点心虚地摸了摸鼻子小声地辩解道。
老朱直接脸色一板,不乐意地喝斥道。
“怎么的,不让你说的时候你就一套一套的,等让你说了,又给咱推三阻四是吧?”
“就是,常二哥,我父皇让你说你就说呗,你鬼点子最多,肯定有办法。”
朱老四这厮也很不讲道义地在一旁拱火。
问题是你特娘的能不能别提鬼点子这个形容词,这可是要针对你们皇室而非其他。
不过常二郎这个时候也不好跟朱老四当着老朱的面哔哔,只能暗暗腹诽两句。
然后摆出一副忠心耿耿,为大明帝国肝脑涂地的架势道。
“既然岳丈大人都这么说了,那小婿就班门弄斧,不当之处,还请岳丈大人莫怪……”
“岳丈大人您乃是我大明开国圣君,自唐以来,唯有您,达成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等不世之伟业。”
“可以说,近千年来,此功唯一,而也正是您能够洞察历朝历代官吏体制之弊病……”
一旁的朱老四朱棣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常二郎这厮,表情严肃,语气坚定地在那里狂拍马屁。
问题是拍得有理有据,数据详细。从唐中期开始,华夏就失去了对于北方地域的掌握之权。
之后的五代十国乱七八糟,却没有哪一位雄主能够光复汉唐盛世。
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