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 > 第14章 动乱的必然发生

第14章 动乱的必然发生(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咒回:性转cos穿后总遇见正主给,主说这个好使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一人之下:非主流艺术家的成长被剖腹惨死,重生后王妃掀了王府奥特:开局一只美尔巴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亮剑:科技才是战争的第一生产力大汉谍商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海贼:刺客信条犬夜叉:和杀生丸结伴的日子东汉不三国三国之制霸寰宇三国之国医兴汉开局十连抽,我在万界纵横我六岁就打鬼子了酒厂劳模只想摆烂远古永恒

方广骑着李培恩府上的快马出城召集士兵后,

李培恩转向坐在左侧的方泽问:

“你家的粮行目前还剩下多少粮食储备?”

方泽默默地计算了一下,回答:“现在正值年关,库存不多。粮行加上家里的,估计能有七百石左右。”

“七百石?”听到这个数字,李培恩的眉心不由得拧紧了。

区区七百石的粮食,对于成千上万的灾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李培恩并非手中无粮。

从郑氏家族的仓库中搜出的数千石粮食,此刻静静地堆积在郑家的粮仓内。

这些粮食无疑足以让北门外的流离失所者安然度过严冬。

然而,李培恩已将这批粮食的数量详细地呈报给了崇祯皇帝。

因此,他此刻绝不擅自挪用这些粮食来救济灾民。

并非出于其他原因!

而是因为合法性与道义性的缺失!

身为宫廷宦官,李培恩原则上不应干预地方事务。

他不具备直接赈济灾民的职责或权限。

即使他对常州府知府对灾民的冷漠态度感到不满,他也只能在呈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及此事。

而且仅仅是提及,而非指责。

因为要指责,必须等到此事引发严重后果之后。

比如,大批灾民因饥饿而丧命。

或是灾民因缺乏救济而被迫骚乱!

总之,唯有在这些悲剧发生后,李培恩才有权指责常州知府。

目前,他所能做的就是将此事告知崇祯皇帝,并在奏折中表达对后续事态的预测。

但可以肯定的是,

无论皇帝对他的奏折有何反应,那些忍饥挨饿的灾民恐怕无法等到答复到来的那一刻。

因此,李培恩面临的是一场困局!

他手中握有粮食,却无法动用它们来救援灾民。

而有权且有义务救援的常州知府此刻却借口生病,避不见人。

但北门外的灾民不会坐视局势僵持。

随着饥饿感加剧,他们可能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就在李培恩苦思如何打破僵局之际,

家中的一名仆人领着方泽属下的一名锦衣卫匆忙闯入。

仆人退下后,行过礼的锦衣卫立刻恭敬地报告:

“禀报督主、百户,刚接到消息,城南的常平仓失火了!”

“目前火势猛烈,已有七个仓房受到波及!”

“什么?”李培恩一时未能消化这个消息。

但片刻之后,他像方泽一样,忍不住拍案痛斥:

“真是胆大包天,动作敏捷!”

不用多想,他们前脚才去知府衙门要求沈周开仓放粮,否则就要查账。

后脚常平仓就燃起了熊熊大火,而且是七个仓房同时起火。

除非是傻子,否则都能猜到这是知府沈周亲自策划的!

然而,李培恩和方泽又不得不承认沈周的果断。

如今常平仓已成火海,以这个时代的技术,

这样的烈焰,估计得连续燃烧三四天才能彻底熄灭。

李培恩甚至恶意揣测,就算能扑救,沈周他们恐怕也不愿出手。

他们更愿意目睹整个常平仓化为灰烬。

让所有线索都在这场浩劫中消失无踪。

唯有如此,他们的心才能安下。

这样一来,常平仓的账目,任谁都无法查清了!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常平仓此刻遭受火灾,对李培恩打算救济灾民来说,也是个转机。

毕竟,既然仓库的粮食已“付之一炬”。

那么他从郑家抄出的那些粮食就有了正当的理由补充进去。

这一点,李培恩和方泽都不谋而合。

方泽正欲开口,李培恩立刻挥手制止:“这批粮食不宜过早暴露。”

“你看外面的难民,至少有四万之众!”

“这点粮食远远不足以维持他们长久。”

“我们必须另寻出路。”

在那个时代,由于缺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人们普遍食量惊人。

明代的成年男子一顿饭吃下一斤米的饭并不罕见。

尽管现在人们通常一天只吃两餐,但这两餐也需要两斤米。

一个月下来就是六十斤。

目录
直播成虎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