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 > 第11章 公然夺取

第11章 公然夺取(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咒回:性转cos穿后总遇见正主给,主说这个好使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一人之下:非主流艺术家的成长被剖腹惨死,重生后王妃掀了王府奥特:开局一只美尔巴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亮剑:科技才是战争的第一生产力大汉谍商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海贼:刺客信条犬夜叉:和杀生丸结伴的日子东汉不三国三国之制霸寰宇三国之国医兴汉开局十连抽,我在万界纵横我六岁就打鬼子了酒厂劳模只想摆烂远古永恒

信件完成后,李培恩并未急于寄出。

只是简单地将其搁置在书桌后的书架上。

这封信是写给当前在崇祯皇帝面前得势的太监曹化淳的。

而曹化淳派去协助调查郑家案件的西厂人员,

几天后恰好会带着此次的成果返回京城。

那时,李培恩可以将信交给他们,

由他们直接转交曹化淳。

这样,至少曹化淳从郑家财产中分得的部分,

不至于完全付诸东流。

打了个哈欠,李培恩走出书房,

仰望久违的阳光,

对身旁的丫鬟秋菊说:"今天的阳光,怕是近一个月来的第一次吧?"

“确实如此。”秋菊望着久违的阳光,不禁轻叹道:

“还好天公作美,否则北门外的寒冬,恐怕会让更多人命丧黄泉。”

李培恩听到秋菊的话,眉心不由得紧锁。

他知道北门外聚集着逃荒的难民。

他们都是今年下半年从北方迁徙而来。

大约有十几个家庭分散居住。

他们在城墙脚下搭建起简陋的棚屋。

平日白天就跪在城门口乞求施舍。

然而秋菊的言辞暗示,情况可能比他预想的更严重。

李培恩疑惑地问:“东门外乞讨的人突然增多了吗?”

秋菊脸上带着同情,回答说:

“哪里是增多,根本没人敢靠近北门那片区域了。”

“那里黑压压一片,全都是人。”

“不知道这次又是哪个地方遭受了灾难……”

“县里和府里发放救济粮了吗?”李培恩再次询问。

秋菊摇头道:“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坐在书房外小院的椅子上,由秋菊端来的。

原本打算享受阳光的李培恩此刻却坐立不安。

他的思绪始终围绕着北门外的状况。

实际上,根据李培恩的记忆,

能逃到常州府的难民总是少数。

一是因为常州府地处江南富饶之地。

附近很少发生严重的灾情。

二是,常州府北面有应天府作为屏障。

即便北方灾区的难民南下,

应天府毕竟是大明的陪都。

虽然皇帝不在那里,但六部衙门齐全,

是江南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城市。

因此,许多南下的难民

都会在抵达应天府后停下脚步。

只有极少数会选择继续前往不远处的常州府。

因此,常州府在处理大规模难民聚集问题上缺乏经验。

不仅经验不足,

估计大多数常州府官员

和之前的李培恩一样,对难民的聚集一无所知。

但李培恩心里十分明白,

眼看着就要过年,

如果城外的难民继续忍饥挨饿,找不到食物,

他们可能会转变为暴民或流浪者。

反复权衡后,李培恩决定亲自去北城看看。

否则,这个年他无法安心度过。

不过,李培恩并不打算独自一人前往。

他示意仆人准备马车,

然后自己上车,吩咐仆人直奔方泽家,不顾即将到午餐时间的事实。

来到方泽的府邸前,

跟随的仆人也不需李培恩多言,

从马车上跃下,立刻朝方泽家的守门人走去,开始交谈。

听说李培恩亲临此地,守门人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匆忙小跑进去,通报了这个消息。

方泽、方广和方泽的父亲此刻正在屋内围炉饮酒。

一听到李培恩到来,他们连忙起身迎接。

在门口相遇后,李培恩与方泽的父亲简单寒暄几句后,便直接提议他们去牵马。

随即,三人径直向城北驰去。

刚到达北城门,李培恩还未下马,就看到前方两拨人正激烈地厮打。

周围聚集的群众议论纷纷。

方泽跳下马车,带着方泽兄弟穿过人群。

他拉住一个旁观者询问:“这两群人为何动手?”

“为什么?那些北方来的家伙偷东西呗。”

那人一开口,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

目录
直播成虎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