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 > 第13章 如何防止叛乱才是重点

第13章 如何防止叛乱才是重点(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咒回:性转cos穿后总遇见正主给,主说这个好使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一人之下:非主流艺术家的成长被剖腹惨死,重生后王妃掀了王府奥特:开局一只美尔巴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亮剑:科技才是战争的第一生产力大汉谍商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海贼:刺客信条犬夜叉:和杀生丸结伴的日子东汉不三国三国之制霸寰宇三国之国医兴汉开局十连抽,我在万界纵横我六岁就打鬼子了酒厂劳模只想摆烂远古永恒

回顾完朱允炆的一生,朱元璋退出模拟,躺上柔软的龙榻,思绪万千。仿佛呼应帝王的心情,夜色也愈发深沉。

削除藩镇,看似简洁,实则蕴含深奥,朱元璋数载光阴,皆致力于此课题,寻求在不触及原则的平衡之道。

要想彻底执行削藩,智取方为上策,暗中操作,一旦公开,必然触发无尽的纷争。

久居皇位,朱元璋深知,朱棣伴其左右,共筑大明基业,故此动荡一旦启动,不论朱允炆胜败,结局都将惨淡。

然而,疑虑旋即浮现,朱棣虽握有兵权,却仅能调动区区万余兵马。

弱肉强食之理人尽皆知,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朱棣如何逆袭成功?

朱元璋不禁再次启动人生预览器,细览朱允炆后期的人生历程。

时间线拼接完整,他目光锁定一个关键人物——朱高炽!

战局胶着之际,朱高炽亲自出征的消息引起朱元璋关注,也是从那一刻起,朱允炆渐失上风。

“难道高炽的智谋起了作用?”

“不,国之大计,岂能因孩童之举而变。”

自问自答间,朱元璋内心已否定了这个猜测,但他并未察觉,白天的疑惑已在心中悄然播种。

力量失衡带来的困惑如洪水般涌来,问题接踵而至,令漫漫长夜愈发煎熬。

无奈之下,他只能反复审视朱允炆的一生,希冀找出化解忧虑的策略。

目睹孙子的削藩手段,朱元璋心痛却又束手无策,他不能事先安排一切,就算平息藩王之乱,更大的挑战仍会等待朱允炆。他深呼吸,夜已过半,明月高悬于黑玉般的夜空,月光与夜色交融,洒满宫殿。

既然朱棣反叛出于被迫,那么能否设法推迟这场反叛的发生呢?

目前边境未稳,朱棣应无反心,这或许是今晚的第一个宽慰,至少还有机会扭转乾坤。

朱元璋心绪稍安,当前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反叛。

正欲深化计划,倦意袭来,他渐渐沉入梦乡。

……

次日,朱元璋因昨夜的思绪翻涌,精神欠佳,但身为勤政的君主,早朝不可延误。

借着思考朱棣反叛之事提振精神,他缓步入奉天殿。

大臣们的庄重表情驱散了些许疲惫,朱元璋在龙椅上调整坐姿,挥手宣布早朝开始。

"陛下,微臣有重要之事禀告!"

立刻,刘三吾急不可耐地站出来,毕竟昨日殿上的两位皇孙,众臣皆有目共睹,此刻提出见解,实属寻常之举。

而太子病重之际发生此事,朝臣心中自有一杆秤,储君不仅关乎皇家血脉,更影响朝廷全局。

刘三吾深谙此理,已对局面有所判断,接下来只需探知陛下的心意。

昨日之举,显然透露出册立皇孙的意图,今日他鼓足勇气进谏,务求从朱元璋口中得到满意的答复。

就算朱元璋仅是试探,刘三吾坚信,凭他的口才,足以影响皇孙的选定。

"陛下,微臣认为,太子染恙,当前急需确立……"

刘三吾正要斩钉截铁地开口,却连"皇孙"二字都没说出口,就被朱元璋打断。

"朕明白你的意思,但太子尚在,此事尚无紧迫性!"

察觉到刘三吾言语中的急迫,朱元璋微微蹙眉。身为九五之尊,他岂会不知大臣们的心思。大明初定,需整饬朝纲,增强国力,这些文人却只关注皇家之事。

若他们能对百姓有一半的关注,或许他就无需如此忧虑了。

听到陛下明显不悦的语气,刘三吾连忙跪下,心跳如擂鼓,他没想到陛下对此事如此反感,反使自己成了首当其冲的靶子。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建议……提个建议。"

刘三吾颤抖着身体,缓缓说道。

四周的大臣见状,面色微变,心思翻涌,竭力揣测昨日召见两位皇孙的用意。

尽管大家对此事极为关切,但在随后的朝议中,无人敢提及,毕竟言多必失,万一惹祸上身,可是要丢掉脑袋的。

"告知朕西北洪灾的最新状况。"

见群臣神色各异,朱元璋微动眉头,主动发问。

几位武将闻声,立即上前,呈上八百里加急的奏章。

直至退朝,朱元璋也没让刘三吾起身,更多是震慑,转移朝臣的注意力。

回到御书房,刘三吾才得以解脱,带着酸胀的膝盖步出宫门。

目录
直播成虎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