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 > 第17章 伪君子

第17章 伪君子(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火影从拜师纲手开始自强芙蓉帐暖,清冷小叔不经撩太监的我:称呼是我最后的倔犟替嫁王妃会玄术,病秧王爷有福啦开局荒年,农家福女开挂养家怀上豪门继承人后,替嫁新妻跑路了六个殿下别虐了,女奴她当娘娘了大师姐,师兄又捡了个野男人谁惯你啊!娘娘她一心只想退婚将门嫡女:禁欲太子爷不经撩再造河山,从被女侠绑架开始他太野明朝最真实科举真千金掐指一算征服了世界我不是文官重回三国当霸主穿越后,我带人打残了吐蕃诸天万界,从忍者武魂开始三叉星玉约战里的咸鱼修仙

临近下班时刻,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洒遍京师,各府衙的官员们相互寒暄告别,侍候的吏员们也纷纷鞠躬行礼,盘算着下班后去哪儿小酌几杯,一片热闹景象。

然而,文渊阁内的内阁直书房气氛却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两位身穿红袍的阁臣相对而坐,面带冷峻。

或许是无法忍受这种压抑,焦躁不安的阁臣李国普终于开口:"首辅,天子年幼,可能被恶人蒙蔽,悄然从南直隶召回了一个深宅的宦官。"

宫中已有消息,那位名叫曹化淳的太监刚回京,就被天子委以重任,直接晋升为御马监提督,成为宫中仅次于司礼监掌笔太监的权势人物。

更令人担忧的是,曹化淳一上任,便立即前往豹房,那是武宗皇帝昔日纵情享乐之处,如今是腾骧四卫的驻扎地。

年届花甲的首席宰相黄立极,闻言抬头望了望已消失在视线之外的其他两位阁臣,不置可否地轻轻摇头:“国普兄,新帝即位,召回早年身边的故人也是常情,算不上什么大事。”

虽然这么说,黄立极的眼底却流露出一丝疑惑。显然,他也在揣测新帝急切召回一位旧日宦官,究竟是无意之举,还是有意对外朝释放某种政治讯号。

李国普连忙回应:“首辅此言差矣,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若新帝重蹈覆辙,信赖权宦,我大明恐将陷入危机!”

原本以为新帝登基,那贯穿天启朝的“权宦”现象会随之成为过去,然而新帝并未如预期般彻底清除“九千岁”,仍让他执掌东厂。

“嗯……”黄立极微微一怔,复杂地看了眼李国普。两天前,他已经向新帝递交了退休的奏疏,此刻实在不愿再涉是非。

“国普兄莫急,目前新帝除了召回一个宦官有待商榷,其余并无过错。据我所知,新帝已经批准多份奏折,召回了前朝被迫离职还乡的毕自严、王在晋、袁可立等人。”

“国普兄心系国家,值得赞扬,但切勿轻信小人之言……”黄立极犹豫片刻,最终微微点头,意味深长地说。

随着新帝即位,“东林党”在被“阉党”打压后,似乎又有了复苏的迹象。他听说,这位以清廉和直言敢谏闻名的阁臣府邸,最近门庭若市,来访的官员络绎不绝,几乎踏破门槛。

李国普听到这里,神情一凝,随即露出沉思之色。半晌后,他向黄立极深深鞠躬:“国普领教了。”说完,不等黄立极回应,便转身向外走去。

“呵”,看着渐渐消失的李国普,黄立极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些东林党的官员真是“死灰复燃”啊,先帝离世才半月,他们就急不可耐地想要“拨乱反正”。

然而当今的新帝面对朝野中“阉党”与“东林”的声音,始终稳如泰山,反而出人意料地召回了几位无党派的失意老臣。像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王在晋,户部左侍郎的毕自严,以及建立登莱镇的袁可立,都是实打实的能臣,远胜那些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

看来,当今的新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

...

山西,蒲州。

在蒲州,韩姓人家众多,但一提及"韩府",当地人便会自然而然地朝东城望去,眼中满是敬意。这里的居民都知道,东城的"韩府"是韩镐,那位因奸人陷害而退隐归乡的韩阁老家。天启初期,东林党人执政,韩阁老担任首辅,为国事鞠躬尽瘁。后来,因朝廷内部的阴谋,他无奈辞职回乡。

尽管如此,韩阁老在蒲州乃至整个明朝的威望无人能及。新任地方官员上任,首要之事便是登门拜访。即使是过路的官员,也会特意绕道,向这位前任首辅请教。近来,京城传来消息,年仅二十三岁的天启皇帝在乾清宫病逝,遗命由皇弟朱由检接任。

消息传到蒲州后,拜访韩阁老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地方官府不得不派兵维持秩序。人人都明白,新帝即位后,必然要整顿朝纲,韩阁老的起复似乎已成定局。

"京城那边还没有动静吗?"

韩府的书斋里,满头银丝的韩镐凝视着京城的方向,眉心紧锁,对身旁的老管家略带不满地询问。

"老爷,还没有……"

老管家小心翼翼地回答,生怕触怒了老爷。

果然,韩镐闻言皱起了眉头。毕自严、王在晋、袁可立等人已被新帝重新启用,唯有他这个东林党的领袖迟迟未有消息。

"那就通知京城,让他们动作大一些。"

窗外的秋风吹不走韩镐心中的

目录
快穿女:BOSS求不要黑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