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隆万盛世 > 第991章 农谚

第991章 农谚(第2/3 页)

目录
最新仙侠小说小说: 她想做那剑修魁首异途诡道仙门不收,我红尘入道独断万古最强勇者:魔王才是挑战者?!哥布林从光明圣女开始天成诀神道,诡也无敌的我,只想守着小客栈逝尊青藤凡修记月辛凡,我就叫这个名字我带宗门当大佬满嘴芬芳旅行异世界剑荡凤鸣震星河奇玄录异界特种战神福天记魔女,哪里跑噬灵道

万士和今天来报的事儿,都算是突发事件,还是天大的突发事件。

“万尚书,上月钦天监就进贡大统历,怎滴当时没有发现?

还要时隔一个多月才反应过来,这才急急上报?

这是想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吗?”

“我说魏阁老,都什么时候了,就算要追究咱们是不是先把户部、工部部堂叫上,把事儿商议好再说。”

万士和听到魏广德追究礼部的差,马上就说道。

说起来钦天监虽然是独立衙门,可谁叫这衙门是归礼部管,出了岔子可不是就要礼部的锅。

“咱们还是先让户部早些筹措些赈灾钱粮为好,工部那边最好也让各地河道分守、御史动起来,尽快复查域内河防才是。”

万士和急忙又补充一句。

“一龙治水,十牛耕田,怎么都凑到一块去了。”

吕调阳没有接茬,只是咂咂嘴喃喃说道。

吕调阳口中的一龙治水、十牛耕田其实都是民间俗语,也是农谚,都是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的事儿。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虽不一定十拿八稳,可准确性还是超过一半。

至于这话,其实也是古人总结的预测一年年景好坏的古老的方法,就是通过看正月初一以后,第一次出现相应干支纪日的时间,以此来预测当年的年景。

比如“几龙治水”,指的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开始,第一个出现辰日(辰为龙)的日子在初几,就是几龙治水。

列如是在正月初六,就叫“六龙治水”,在初八,就叫“八龙治水”等等。

因为古人认为龙是代表天生的神仙,而且是掌管雨水的。

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龙多旱、龙少涝”,意思是说龙的数量越多,当年的雨水就越少,而龙的数量越少,雨量就越多,这也是民间所说的谚语“龙多不下雨”。

今日万士和报钦天监才发现的明年是一龙治水,那自然是说大初一就是辰日,一龙治水,可不就预示明年的雨水可能会很多。

不在这个位置,大家自然会觉得无所谓,可这些年内阁被水患所扰,听到明年可能雨水大,怎么不会被惊到。

还有就是十牛耕田,意思和一龙治水相近,说的就是每年第一个丑日(丑为牛)在正月初几即是“几牛耕田”。

古时候,牛是主要的耕种的牲口,是农民的好帮手。

明年是“十牛耕田”,那这样的年景好不好呢?

在民间也有一句谚语,叫“一牛耕田耕不撤,九牛耕田牛有歇”,暗示着牛的数量与人们的耕作关系密切。

牛的数量少,那么牛就很辛苦,但也说明田地好耕种。

而牛的数量多,那么牛可能比较轻松,但这也说明了当年的田地不太好耕种,平时几头牛就可以完成了,而这样的年份却要十头牛来共同完成,只能说明田非常难耕种。

前有一龙治水,后有十牛耕田,可不就是预示着来年怕是有大水,不仅影响漕运,还影响大明各地的农业生产,这就不是个小事儿了。

好吧,钦天监职能就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书,还有就是阴阳之术。

现在发现明年天气怕是不好,这不就马上报到礼部,再往上奏,让朝廷早做准备。

要说这农谚的来历,就很有些历史。

如“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等农谚,见之于明朝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等农谚,则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

“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等农谚,见之于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

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一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

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

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后世也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