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玄幻魔法 > 九重天之三国英豪 > 第13章 利益结合 传说中的周仓

第13章 利益结合 传说中的周仓(第1/1 页)

目录
最新玄幻魔法小说: 奇剑幻魔录洪荒:获得内世界,孕育出了大道重生僵尸:多子多福,百年化犼下山即无敌,天下任我行巫师从无限魔力开始魔瞳:境界穿越修真界,开启美好生活让你照顾家人,你怎么还无敌了打造秩序洪荒六道灵帝凌驾夙命之上西游之啸天大圣为师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求求你了,帮我恢复修为吧我一个凡人,会的多亿点很正常吧长生十万年,苏醒弟子已是仙帝!总有光明想消灭黑暗奶萌小丧尸:七个爸爸团宠我我在斗罗召唤水浒开局系统所有权,我无敌了

“郡主此言差矣,镇北军和镇东军夙无恩怨,并且在我看来四镇反而更像是个利益共同体。” 平静下来的李阑秀也似乎接受了杨运的分析。 “父皇对四镇的忌惮,人所共知,所以我和泰王不过是表面风光,真正的皇位继承人不可能是我们。” “并且还有很大可能会成为宫廷内斗的牺牲品,我不想接受这样的结局。” 为了表示诚意,杨运毫不避讳的将顾虑说了出来。 “乾皇能将我指婚给汉王,但是绝不可能让我们两家联姻。” 虽然杨运坚定的表明了态度,但李阑秀还是不置可否。 杨运和杨逸的情况完全不同。 前者自小聪颖,并且表现出极强的武学天赋。 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已经是武帅中期武者,在一众皇子中只是稍逊于泰王。 更为关键的是得到了镇东将军府的全力支持。 而杨逸的状况则是完全相反。 由于体弱多病,以及多种原因,杨逸早早就被排除在皇位继承者之外。 这也让他失去了镇西军的支持。 所以乾皇能够接受杨逸和李阑秀的联姻,但是绝对无法纵容杨运和后者的眉来眼去。 杨运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 “通常情况下确实如此,但是现在情况不是有所不同嘛。” “不同,哪里不同。” “边境风云再起,这难道不是郡主进京的原因。” 李阑秀惊诧的看向他。 各大势力都有自己的情报来源,杨运清楚边境异动,她并不奇怪。 但是能够猜出其前来京城,并且和杨逸成亲的原因,不得不让李阑秀刮目相看。“不要这么看着我,能够猜中答案不仅仅是我,不然高怀德也不会突然离京,你不会真的认为杨睿能够让他放弃京城的一切,撒手而去。” “所以父皇现在日子并不好过,在内忧外患双重煎熬下,原本不可能妥协的事情就有了转机。” “都言二皇子心机深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生在帝王之家,如果天真烂漫,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就像是那个喜欢喂鳄鱼的变态,如今不是已经遭到反噬。” “你既然清楚这是个局,作为计划的一环,我是不可能中途退出。” “可那个废物终究会死,在他失去利用价值后,郡主不就可以恢复自由之身。” “毕竟已为人妻,如何再配得上殿下。” “行大事者又怎会在意这些小节,何况郡主也不可能让那个废物占到便宜。” “家族是不可能让秀儿屈居侧室。” 听到这里,杨运不由得内心狂喜。 “郡主放心,只要我们两人达成一致,宣王府正妃必定虚席以待。” “殿下是要休妻?” 杨运此时却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但是李阑秀还是敏锐的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杀机,不由得对其刻薄寡恩有了新的认识。 “你怎么看待汉王?” “云妃的过早陨落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 杨运言简意赅的总结了汉王的境遇。 “最近很多事情都和汉王有关,他有没有可能隐藏了实力?” “汉王不过是被推到台前的傀儡,没有谁能够在父皇的’关爱’下隐藏自己。” 李阑秀自然也听说过黑龙卫的威名,以乾皇对云妃的忌惮,断然不可能让汉王成长起来。 汉王不过是个随时可以被抛弃的筹码,他连参与到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从小失去母妃的庇护,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汉王断然不可能有所作为。 看来她对杨逸的怀疑毫无道理。 但是有种情绪萦绕在她的心头,说不清道不明,总是觉得杨逸并不简单。 抛开干扰后,李阑秀对着杨运说道“我能感受到殿下的诚意,也会将此事告知祖父,至于结果如何,需要他老人家来决定。” “那我就静候佳音。” 杨运没有过多纠缠,而是潇洒的转身离去。 “小姐,他说的都是实话,并没有撒谎,但是我不喜欢他。” “明照”旗帜鲜明表达自身的观点。 “大家都是为了利益,并不牵扯情感。” 李阑秀则是满脸的萧索,虽然贵为镇北将军府的嫡女,但是依然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无论她多么努力。 只能期待娘家长盛不衰,这样她在夫家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由于在杨睿皇庄的巨大收获,杨逸这些日子都是留在王府,有赵云和黄忠两大名将陪练,他的实力处于飞快增长中。 很快一月就过去了,他共获得两百绣衣使者、一百青州军和三百二十名白毦兵。原本期望的“白马义从”并没有出现。 很大可能和他们身处的环境有关,如果突然出现大量的骑兵部队,不让人生疑才怪。 又到了三国英豪出世的日子,虽然已经有了多次经验,但是杨逸还是难掩兴奋。周仓、字元福,蜀汉重要将领,“关二爷”的左膀右臂。 武王前期境界。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苟皇十八年,武道榜把我曝光了废材逆天:财迷小狂妃超维武仙胡同大妞雪域诡话:藏地札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