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农民回家种地 > 第16章 煮点嫩玉米吃

第16章 煮点嫩玉米吃(第1/1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我重生在游戏发布前一天冲榜拿首杀,战力等级都第一末日:零元购,我搬空整个鹰酱国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末世:别人囤物资我囤女神末世:开局白嫖十亿军火全球灾变:我召唤无限军团横推万物开局梦到未来一万年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

她一开始还认为,李青的作品应该达不到过稿要求。 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判断简直错得离谱。 这篇作品何止达到过稿要求?这简直可以说是她看过的所有小故事中,质量最高的作品之一。 甚至没有之一。 这个故事真是那年轻老板突然有了灵感,然后写出的故事? 那年轻老板在这方面的天赋非常高啊! 今天来这里游玩,不仅吃到了非常美味的烧烤,还收到一篇质量这么高的小故事,同时还和其作者认识了,也太幸运了吧? 秦小墨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幸运过。 很激动。 拿出手机拨打了李青的电话。 …… 李青正在去玉米地的路上。 接到了秦小墨打过来的电话。 电话里,秦小墨非常兴奋的表示,《龟兔赛跑》的质量非常高。说能够收到这样的作品,她非常幸运。还非常感谢李青愿意把这么好的作品投给她。 最后说到稿费的事情。说她自己最高只能给到300块钱。 但这篇作品明显不只值300块钱,所以要回去向主编请示更高的稿费。 李青同样向秦小墨表示了感谢。 感谢秦小墨对《龟兔赛跑》的认可,也感谢秦小墨去向主编申请更高的稿费。 秦小墨会对《龟兔赛跑》高度称赞,李青并不意外,那可是前世绝对经典的寓言故事。 挂断电话后,李青已经到了自家的一块玉米地。 两米多高的玉米杆,腰上的玉米棒全都又长又大,看上去非常喜人。 玉米,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做苞谷。 其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在所有主要食物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多吃玉米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李青掰开一个玉米的苞叶,里面的玉米粒已经长得非常饱满,又还很嫩,正适合吃嫩玉米。 开始掰。 一个,两个…… 一连掰了十个。 今天吃差不多了。明天还要吃的话,明天再来掰。 将十个玉米都装进背篼里。 回家了。 回到家里后,老爸老妈都还没有回来。 那就先把玉米煮了,待会儿他们回来后就可以吃了。 将十个玉米都拿进厨房。 洗锅烧火。 家里用的是农村传统的柴火灶,虽然没有燃气灶那么方便,但锅大,煮玉米非常方便。 烧火的感觉也不错。 如果是冬天,在灶台前烧火,那是相当暖和。 往锅里加些水,又把火烧燃后,下玉米。 每个玉米的苞叶都撕掉一些,但不撕完。 同时,玉米须不弄掉,放进去一起煮。 玉米须又叫做龙须,是好东西。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民间有“一两须、二两金”的说法。 将玉米须和玉米一起煮。玉米煮熟后,锅里煮过玉米的水被称之为“龙须茶”。喝了对身体很有好处,能够治疗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等病症。 所以,玉米须是宝,千万不要扔了。 锅里的水渐渐开了。 很快,煮玉米的香味飘出。闻着就感觉很好吃。 又过了一会儿,李青估摸着玉米应该煮熟了。 吃一个尝尝。 揭开锅盖,用锅铲铲了一个出来。 稍微放凉了一点后,将苞叶全部撕掉,咬一口。 确实已经熟了。 而且非常好吃,独属于玉米的特殊香味非常浓郁。 外面市场上很难买到这么好吃的。 李青吃得非常高兴。 一边吃,还一边来到了院子里的石缸边上。 看看那条红鲤鱼。 状态很不错。 两只小乌龟的状态看上去也不错。 不过,不管是红鲤鱼,还是乌龟都不适合一直养在石缸里。 得专门弄个地方养它们。是买鱼缸?还是修建池子? 李青更倾向于修建池子。 那就需要找一个地方。 李青又走出院门,在院子周围转了两圈。 院子右侧有一块空地,可以修建一个池子。 不需要太大,有个四五个平方都够了。 修建好后,将乌龟和红鲤鱼都放进去。 等老爸老妈回来后,和他们商量一下。 这个时候,手里的玉米全部吃完了。 还没吃够。 李青又走进厨房,新拿了一个玉米继续又吃。 吃完后,又拿了一个。 一连吃了四个后,终于觉得吃过瘾了。 不久后,老爸老妈回来了。 李青说煮了玉米。 老爸老妈都点头,说玉米的确已经可以吃了。 随后走进厨房各拿了一个吃。 李青也同样又拿了一个吃。 他又想吃了。 一边吃,李青一边和老爸老妈说了在院子右侧建一个池子的事情。 老爸老妈都没有反对,说可以建。 李青很高兴,那就确定了,建一个池子。 “那我明天去找人来建。”老爸说道。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离婚后的大佬生活兽世:生而为狼,我有无限复活甲朕成了霸总带球跑的白月光(古穿今)不可恋爱的友人A娇花养成记(结局+番外)八十年代记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