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故事民间故事缩写300字 > 第44章 老汉半夜小解,听见儿子房内有异动,偷看吓得两腿发软

第44章 老汉半夜小解,听见儿子房内有异动,偷看吓得两腿发软(第1/1 页)

目录
最新仙侠小说小说: 天成诀神道,诡也无敌的我,只想守着小客栈逝尊青藤凡修记月辛凡,我就叫这个名字我带宗门当大佬满嘴芬芳旅行异世界剑荡凤鸣震星河奇玄录异界特种战神福天记魔女,哪里跑噬灵道仙子毋燥,我拚老命也要解你情毒许仙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双穿修仙:我玩个锤子诡异修仙,我才是真正邪魔!

古时候洛阳府有一个姓周的财主,周财主长相帅气,很有男子汉气概,年轻时也是帅哥一枚,引得无数美女竞折腰。 周财主挑来挑去就挑花了眼,最后娶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妻子,姓袁,称作袁氏,袁氏长相一般,但也算贤惠,成亲一年后就为丈夫生下了一个大儿子。 周财主为儿子取名周宝林,周宝林遗传了他父亲,不但长相俊逸,又聪明伶俐,从小就读书习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周宝林在学堂读书,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读书作画,一起游山玩水,把酒言欢,好不快活,深更半夜回家是常有的事。 周家家财万贯,周财主夫妇很担心儿子安危,劝说他不要走夜路,可他不听,说自己习惯了,没事的。 周财主说道:“最近盗匪猖獗,你怎么就不听劝呢?要是出点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袁氏也说道:“你爹说的对,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咱家呢?你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和你做爹爹咋办呀!” 周宝林也是个孝顺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就答应以后尽量少出去,出去了尽量早些回来,周财主夫妇听了儿子的话也放心了不少。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今周宝林已经十七岁了,周财主就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可周宝林说自己已经有喜欢的人了,那个女子叫颜如玉。 周财主夫妇就问这颜如玉是哪家小姐,周宝林说是乡下的村姑,周财主一听就怒道:“婚姻大事讲究门当户对,你一个堂堂的富家公子,怎能与村姑成亲?以后周家的脸往哪里搁?这事不行!” 周宝林说道:“村姑怎么了?只要人好就行了,那些大家小姐都是骄横跋扈,有什么好的?” 袁氏一看父子二人掐了起来,就赶紧说道:“这事慢慢商量,不要着急……” 周财主说道:“没得商量!”他说完就气哼哼的走了。 再说颜如玉也是个可怜的女子,从小失去父母,她是跟着哥哥长大的,如今哥哥娶了嫂子,她在那个家里也成了多余的人,经常受到嫂嫂王氏的白眼。 颜如玉人如其名,她肌肤白嫩光滑,眉眼含情带笑,身材也是一等一的好,简直就是一块纯洁无瑕的美玉。 王氏看她生的漂亮,就开始打起了坏主意,准备把她嫁给老财主做妾,颜如玉死活不同意,说自己已经有心上人了。 王氏说道:“是哪个穷小子?要想娶你也行,那就拿五十两聘礼,要不门都没有!” 颜如玉说道:“是城里周家的公子!” “什么?周家公子?你不是做梦吧?你与周公子相好?”王氏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颜如玉点点头,说道:“是的,周公子说非我不娶!” 王氏一听立刻换了一副嘴脸,说道:“好妹妹,既然这样,就让那周公子快点来提亲呀!你也好早些嫁过去享福!” 王氏做了一夜美梦,次日一大早就把丈夫叫起来,让他带着颜如玉去找周家公子商量亲事,这时就有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人来到了颜家,说是周家的管家。 王氏赶紧把人让进屋里,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十分的热情,说道:“我妹子生的貌若天仙,很多公子哥都看上了,可她与周公子已经私定终身,周公子还要非她不娶,只要妹妹好,我们同意这门亲事……” 管家拿出一块银子放在桌子上,王氏赶紧抓在手里,说道:“有钱人就是不一样,不像那些穷鬼,总是抠抠索索的……” 还没等她说完,管家就打断了她的话,说道:“周家是大户人家,公子自然要娶个大家小姐,告诉你,以后让你那妹妹离我家公子远些!” 王氏一下子愣住了,原来这管家不是来提亲的,她反应过来之后,脸上就露出了笑容,白白得了周家的银子,还可以把颜如玉卖给老财主,多好的事啊! “好好,您放心,我尽快把她嫁出去……再也不去打扰周公子了……” “那就好!”管家说完就走了。 王氏对颜如玉说了周家的意思,让她以后离周宝林远些,颜如玉根本不信,王氏说道:“人家周家是大户人家,周公子怎么会娶你呢?别傻了,还是早些死了这条心吧,嫁给老财主吃香的喝辣的,一辈子也是锦衣玉食!” 既然周家没有了指望,王氏就开始找媒婆,请媒婆给颜如玉找一个老财主,只要拿五十两聘礼就行。 媒婆说道:“这个好办,你就回去等着好消息吧!” 王氏心里美滋滋的,在家里等媒婆的消息,心想这颜如玉可真是个摇钱树呀,谁知媒婆还没有给消息,颜如玉就死在了城西郊的湖里。 颜如玉死了,对周宝林的打击很大,他每日借酒消愁,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周财主夫妇看着儿子痛哭,他们也是心如刀割。 夫妻二人就商量着尽快给儿子定下一门亲事,成亲之后也许就会忘了颜如玉,事不宜迟,周财主就去找媒婆给儿子说亲,媒婆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大家闺秀,名叫黄碧莲。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技能复制师明末辽东从军行
返回顶部